“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”《2021年中国天文年历》显示,北京时间12月21日23时59分(星期二)将迎来“冬至”节气。
历史学者、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,每年公历12月21日或22日,太阳到达黄经270度时,“冬至”节气开始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。
“冬至”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,在中国古代,一向被当作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加以纪念。
“古人认为,阴阳二气自然转化和阳气渐起,均始于‘冬至’。周秦时期,以‘冬至’为岁首,举国相庆;因‘冬至’总在十一月,所以十一月又被称为‘冬月’。汉代以正月为岁首,‘冬至’为‘冬节’,仍与岁首并重,‘百官绝事,不听政’,民间有‘冬至大如年’之说。自唐宋起,盛行‘冬至’祭祖。明清两代,皇帝于‘冬至’郊野祭天。自古以来,民间过‘冬至’,各地传统习俗大不同,北方大多吃‘冬至馄饨’,代表‘冬至’为‘天地混沌’之始,当然也有吃饺子的,如东北地区,而南方,尤其江南地区则普遍吃意寓‘团圆’的汤圆。”罗澍伟说。
冬至如何做好养生保健工作?罗澍伟建议,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御寒,肉类富含丰富的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和钙等营养成分,是进补佳品,但应注意饮食多样性,应与谷物、果蔬等合理搭配;寒冬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,要注意保持口腔和鼻咽部卫生,注意室内空气流通,并适当进行御寒锻炼;随着严寒到来,人体血管收缩加剧,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病情往往加重,中风患者也会增多,因此老年基础病患者要做好全身防寒保暖,坚持日常用药,若感不适,要及时就医。